减盐食品的钠含量不一定少 看好营养标签购买低钠食品******
“早起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盐 的重要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言而喻 ,但摄入过量的盐也有可能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 ,“减盐”成了生活新风尚。
最近,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启动年货节线上促销活动 ,减盐酱油、减盐榨菜、减盐蚝油等被打上“减盐”标签 的食品,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既然 是减盐食品 ,里面的盐少了 ,那 是不是就能敞开肚子放心吃了?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 。
减盐食品 的钠含量不一定少
普通食盐 的主要成分 是氯化钠。很多消费者觉得 ,减盐食品就是低钠食品 ,这可大错特错了 ,因为一些减盐食品 的钠含量不一定低 。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 ,在某些减盐食品外包装的营养标签上,每百克食品含钠量甚至超过2000毫克 ,这个量已经和人体每日所需 的钠含量(2000至2500毫克)相接近了。
为什么在减盐食品中 ,还含有这么多钠 ?
阮光锋告诉记者 ,这 是因为“国家对减盐食品的含钠量没有统一标准”,具体减盐减了多少全靠行业自律 。记者了解到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宣称钠(盐)含量减少的食品与参考食品相比 ,前者钠含量必须减少25%以上。简单来说,一款食品想宣称“减盐”,只需找一款大家熟悉 的同类食品进行对标,让减盐食品 的钠含量比对标食品低25%以上即可。
换句话说 ,减盐减的是相对 的百分比 ,而非减到某个绝对值 。如果对标食品含钠量过高,即使减少25%以上的钠含量 ,减盐食品 的钠含量依然可能偏高 。
“另外 ,减盐食品 的口感也可能让消费者在不经意间摄入更多盐。”阮光锋补充道,不少消费者在挑选食品时注重口感,一些减盐调味品的减盐量一般 ,但口感却可能清淡很多 ,这导致人们在做饭时要放更多的减盐调味品,才能达到让人满意 的口感。“比如,近几年减盐酱油很火 ,但是它的味道会差一些 。原先放一勺酱油就能调出 的味道 ,现在可能需要放2至3勺才行。这样计算下来,盐的总摄入量可能是增加 的 。”
看好营养标签购买低钠食品
相关专家提醒,科学减盐需要从“源头”做起 ,尽量购买低钠食品 。
“低钠不 是减盐。”阮光锋强调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 ,每100克食品中钠含量小于等于120毫克方可被称为低钠食品 。因此 ,减盐食品并不一定是低钠食品;相反,很多减盐食品仍然属于高钠食品范畴 。”
识别哪些食品属于低钠食品 ,归根结底要关注 的是钠含量本身。预包装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标签,为消费者了解食品钠含量提供了帮助。
专家表示,消费者应重点关注食品外包装上营养成分表中钠的含量 ,看清其单位 是“每100克”还是“每份” ;若单位是“每份”,则还要看清每份 是多少克 ,以此来计算食品中的钠含量 。
“食用低钠食品、低钠盐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钠 的摄入,但肾脏疾病患者需要征询医生 的意见,不要盲目选择低钠盐。”阮光锋补充道。
除此之外,科学减盐还需要从厨房做起,减少烹饪过程中盐 的使用 。
阮光锋表示,可以在厨房中使用限量盐勺 ,巧妙选择天然食材和调料增味、提鲜 ,这样可以在增加食物多样性 的同时减少盐 的使用 。例如,可以用葱 、姜 、蒜 、辣椒、花椒、柠檬和醋等增味;鸡精、酱油 、蚝油 、酱料等调料含有较高的钠,用它们提鲜时应适量 、合理搭配。
“研究表明 ,减少5%至10%的烹调用盐通常不会对菜品口味产生明显影响 ,且有助于人们逐步适应并养成清淡少盐 的饮食习惯。”阮光锋表示。
最后 ,减盐不仅要控制食盐 、鸡精 、味精 、酱油等“看得见的盐” 的摄入量 ,还要注意减少“隐形盐” 的摄入 。饼干、薯片等食品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 ,含钠量较高 ,即使吃起来不咸 ,也不宜多吃 。
“盐吃多了虽然不好 ,但盐中 的钠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不可或缺的元素,对维持身体正常 的生理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 的作用,摄取太少或缺乏会出现疲劳、虚弱、倦怠等现象 。”阮光锋总结道,“我们需要科学减盐 ,但不能矫枉过正 。”(实习记者 裴宸纬)
中新社70年|忆九八抗洪:伴着洪峰走,枕着长江睡******
编者按:
本期小牛工作室特邀参加1998年抗洪报道的中新社记者顾立军、田惠明 ,为大家回忆九八抗洪采访和应对“汛考” 的难忘往事 。
灾区欢迎三种人
24年前,1998年8月 ,沿江诸省 ,阴云密布 ,连月不开,暴雨如注 ,十日不停,恨不得将20世纪最后两年的雨水一下子倾吐出来。
四川的嘉陵江、岷江 、乌江 、沱江,湖南的湘江、资江、沅江 、澧水,湖北的汉江 ,江西的赣江,呼啸着涌入长江,长江水位持续暴涨,洞庭湖满了 ,鄱阳湖溢了 。滚滚江水 ,浩浩荡荡 。
一时间 ,抗洪救灾成为举国上下 的头等大事。
关键时刻显真情:身着绿衣 的解放军官兵冲上了江堤 ,扛沙袋 、堵管涌;穿白衣的医生护士赶到了灾区,医病患 ,救伤者 ;媒体记者闻风而动 ,穿梭在长江两岸,拍灾情,录实况 ,将军民团结抗洪救灾 的新闻及时传至海内外。他们是灾区最受欢迎的三种人。
中新社 的记者不用扬鞭自奋蹄。
此时 ,时任湖北分社社长章敦华正全力以赴 ,疾走长江两岸。武汉支社长柳俊武镇守三镇 ,三峡支社长罗德惠负责宜昌,江西分社长段八一出征九江 ,总社摄影部多位记者急赴鄂 、赣两省灾区 ,大家合力同心 ,及时将长江抗洪新闻采写发出 。
眼看着洪灾越来越严重 ,总社又派出了一支抗洪采访小分队,于8月13日中午 ,乘白色桑塔纳 、蓝色吉普车,驶出总社大门 ,向着长江抗洪前线出发了。
报道组成员有:时任社长助理顾立军为总负责 ,总编助理田惠明协调图文发稿,湖北分社长章敦华负责采访总调度,文字记者陈建、赵胜玉、陶社兰 ,摄影记者为邹宪。司机杨福顺 、林宪。
星夜驱驰 奔赴荆州
我们星夜驱驰 ,沿高速公路直达郑州 ,稍作休息,又走107国道南下 ,当时京广高速还没有修到武汉 。
我们马不停蹄,终于在14号傍晚时分 ,跨过了长江大桥 ,与章敦华会师于武昌城下。
15号我们在武汉市区采访 ,登黄鹤楼头远眺:江水翻滚横流 ,江面宽阔无涯,水位即将贴近长江大桥了。昔日江上百舸争流,今日没有一艘行船。
武昌沿江大道上,处处是堆 的山高的沙袋,用以阻挡肆虐的江水入城。我们登上沿江大堤,穿行街头巷尾,一边察看水情 ,一边制定下一步 的采访路线 。
敦华社长 的家乡在荆州公安县,他对长江再熟悉不过了。他说 :“荆江大堤是长江 的生命线 ,荆州沙市水文站是荆江大堤 的晴雨表,荆州公安县 是长江 的分洪区,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我们应该立刻赶到荆州去 。“
事不宜迟,16日清晨 , 杨福顺、林宪不顾疲劳,驾车飞速向五百里开外 的荆州驶去 。我们这两辆采访车此次发挥了巨大 的作用 ,它兼有多种功能。
一是交通功能:哪里出险情 ,哪里有新闻,我们的采访车就可以每小时百公里以上 的速度尽快抵达 。
二 是办公功能:我们的照相器材 、电脑 、传真、录音机 、传真机 、水情资料 、地图等办公用品均在车内 ,大家在行进之中就可以打字发稿 、研究题目、拟写采访提纲 。
三是餐厅功能:我们 的车上装有矿泉水 、饼干、方便面、水果、香烟等,渴了 、饿了就在车上解决 。停车后 ,两位司机会及时采购补给。
四是卧室功能:采访车也是卧室。累了、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儿。养精蓄锐 ,上车就睡,体力迅速恢复。下车就干 ,不知疲倦 ,一直保持良好的采访状态 。两位司机可以停车大堤下 ,抓空睡会儿。
中午抵达荆州 ,我们站在荆州抗洪指挥部五楼顶上望去,数十米开外即 是荆江大堤,长江第六次洪峰正滚滚而来 ,堤内 是一望无际 的浩瀚江水 ,水位已经超出警戒线两米多 ,快与楼顶齐平了。
如果荆江大堤一破,江水不但吞没荆州古城 ,而且一路向东 ,直逼武汉。可以说保住荆江大堤,就是保住了武汉三镇。
留下还 是撤离?
此时 ,暴雨依然不停 ,水位一高再高 ,当地的水利专家告知 ,要想保住大堤,确保武汉安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在荆州对岸 的公安县北闸大堤炸坝分洪 ,公安县有一个已经规划好 的分洪区 。
不容耽误,我们要立刻赶到公安县去,荆州与公安县隔江相望,只有几十里 的距离,但江面上早已封锁,轮船停驶 ,摆渡停开 ,荆州也无大桥横江。
此时要想到对岸的公安县,只有驱车向西100多公里,那里有枝城长江大桥 ,过桥后再向东折回100多公里,才能到达公安县。两位司机二话不说 。继续驾车长途奔驰,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公安县城 。
由于分洪已经提前预警通知,几十万村民准备“舍小家保大家”,要提前开始撤离。逆行者 是解放军战士,他们列队扛锹,喊着口号跑向江边 。
湖北媒体同行告知:公安县北闸的大堤上已经挖好了一百多个爆破坑 ,里面填装了近二十吨炸药 。
万事俱备,只等当晚上九点后 ,中央一声令下,即可炸坝分洪。要炸开分洪的口子长2500米,届时,长江水将一路咆哮倾泻……
如果这样 ,几十万亩良田将被淹 ,几十万人口将流离失所,公安县分洪区将 是一片汪洋。
怎么办 ?我们报道组是留下来坚守 ,还是撤离到安全地带?留下 ,可以采访到分洪现场鲜活的新闻 ,记者聚集 的公安县抗洪指挥部 的三层楼顶还可以抵挡一阵。
离开,关键时刻记者哪能撤离现场!但两辆采访车泡在水里 ,将彻底报废 。
几十万人的家园保住了
怎么办 ?敦华社长坚定地说 :“公安县就是我的家乡,我要留下来” 。顾立军说:“九一年安徽淮河水灾我就在现场 ,我有抗洪的经验,我留下 。”
摄影记者邹宪表示 ,我也要留下来 ,我用相机记录下炸坝分洪的瞬间。其他几位记者也表示愿意留下采访 ,让车辆撤离。经过一番讨论 ,最后决定顾 、章 、邹三个人留在公安县城 ,其余的撤到50公里开外 的一处叫藕池的高地 。
就这样 ,他们三人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了公安县城。其余的人驾驶两辆车急速向高岗之地驶去 。
此时已经快晚九点了,公安县城已是漆黑一片,老百姓基本都撤离了 ,只有军车和军人们在行动。大喇叭还在反复播放着赶快撤离 的通知 。
我们驾车出了县城 ,沿着公路狂奔,一路暴雨倾盆 ,雷电交加,雨刷器用最快 的速度来回 的刷着 ,但仍看不清前面 的路,车窗外白茫茫一片 ,大家谁也不说话 ,司机紧握方向盘,手在发抖 ,仍然拼力的前行 。
我们睁大眼看着窗外 ,寻找着高点儿的建筑物。大家都表示,一旦分洪 的江水追过来,我们就弃车跑到制高点上去,或者爬到大树上。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看到了灯火 ,看到了高岗之地上避险 的受灾民众,这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8月16日 ,这 是一个不眠之夜 ,我们不时打探着公安县 的消息。
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深夜两点多,终于,肆虐 的江水有所收敛,荆州沙市 的水位停在了45.22米 ,远远高出可以分洪 的水位,据说这是150年来长江历史上的最高水位。
这是一招险棋 ,中央高层临危不乱 ,科学决策,指挥若定,坚持住了,没有下达炸坝分洪的命令 。大坝保住了 ,公安县保住了,几十万亩良田保住了 ,几十万人的家园保住了。
伴着洪峰走 ,枕着长江睡
17日上午,我们 的报道组又会师了。从17日起,我们又沿长江两岸的石首、监利 、洪湖 、赤壁、咸宁、岳阳一路采访 ,伴着洪峰走,枕着长江睡 。
敦华社长得知了洪湖市长的行踪 ,知道其日夜坚守在长江边的一艘船上 。堤在、船在 、人在,这艘船就是洪湖市抗洪救灾的指挥部,市长吃住在船上已经几十天了。
敦华社长连夜前去采访,没有灯,打着手电做记录。采访回来后 ,熬夜写就了专访洪湖市长 的稿件 。
记者陈建、赵胜玉、陶社兰更 是勇者无畏,来到原42军叶军长的石首市抗洪指挥部 ,并自报家门进行采访,豪爽好客 的叶军长被记者勇敢 的精神感动了。
这位将军似乎与记者们很投缘,不但接受了我们 的采访 ,还相约第二天,一起乘冲锋舟深入孤岛村庄,去查看被困的灾区。看看救灾 的战士们,以鼓舞士气。
要知道 ,能深入到被淹的村庄去现场采访,没有船 是寸步难行 的 。机会难得,第二天上午 ,我们身着橙色救生衣 ,随着叶军长一行 ,乘上冲锋舟,向着险情最严重的村庄驶去 。
我们看到,灾区险段,战士们有的泡在泥泞中挖土 ,有 的扛起沙袋一溜小跑 ,将沙袋垒在堤坝上。顾立军真 是有经验,他钻进受灾民众 的帐篷里 ,摸摸被子,看看锅里 ,又递给老乡们香烟,与他们深入交谈采访,民众将许多 的心里话都讲给了他听 。
邹宪的相机不停地拍着 ,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忘 的画面 。记者 的稿件不停地写着 ,一篇篇传回了总社。值得我们自豪的 是 ,报道组采写 的《灾区欢迎三种人》稿件,角度新颖,文笔流畅 ,后来荣获了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4年过去了,在1998年长江抗洪报道中,我们目睹了世纪大洪水 的惊涛骇浪,我们经历了十几天采访 的惊心动魄,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 的回忆,这段经历成为了我们新闻生涯中一段难忘的旧事 。
作者:顾立军 田惠明
(文图 :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 :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乐发彩票地图 |